• 在学校第八次党代会2018年年会上的党委工作报告(2018年12月26日)
    李仁群

    在学校第八次党代会2018年年会上的党委工作报告(2018年12月26日) 李仁群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校党委向年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年会是在学校实现“双一流”建设全面开局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要求,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总结学校2018年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谋划2019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展新局面。  一、第八次党代会2017年年会以来的工作一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纪念建校90周年为契机,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政工作不断改进,依法治校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第八次党代会2017年年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年来,校党委重点抓了五件大事,统筹推进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重点抓的五件大事:  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制定实施学习宣传贯彻意见,成立宣讲团,开展专题培训,全面落实“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大调研、大落实”工作要求,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扎实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落实与省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协议,发挥相关学科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组建学习小组434个,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调研、宣讲对谈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大讨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宣讲对谈42次,党委其他成员分别在本单位开展宣讲对谈,推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教育思想入脑入心,为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召开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谋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三是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全面开局。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22亿元,以“3+1”研究院建设为重要抓手,统筹实施“双一流”建设和省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主动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参与2个大科学装置拟建工作,新建3个院士工作站,获批“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6个创新研究基地,立项建设“电镜中心”等。完成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工作,新收藏徽州文书54811件,举办了徽学国际学术会议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与合肥市签订共建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驻。  四是推动建立大思政工作格局。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强化教师党支部建设。成立省校两级一体建设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三全育人、智慧思政、重点马院、易班中心、教育新媒体联盟及舆情监测分析中心等五大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其中,易班校内注册人数达1.9万,并覆盖全省高校20万大学生。制定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办法,促进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化。  五是举办纪念建校90周年系列活动。校庆期间,通过举行“改革发展成果展”,举办改革发展论坛、人才发展论坛、“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与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座谈会、校友会理事会会议、教育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等活动,编纂出版校史、史话等文史资料,扩建刘文典纪念室并获建“九三学社全国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颁发从教四十五十年纪念证书,展示了学校90年发展的历史成就,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师生爱校荣校的热情,凝聚了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力量,提升了学校以崇尚学术为核心的大学精神的师生认同感和国内外影响力。  统筹推进的四个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校党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  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决贯彻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增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自觉性坚定性,持续推动学校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规范、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科学谋划学校改革发展,着力推动“双一流”建设。  二是坚持将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宣传部在我校座谈会上提出的工作安排,发挥学校人文社科优势,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以文化人。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意识形态突发问题应急、网络舆情监管处置机制。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对校内536个新媒体平台、1320个工作群进行备案。  三是坚持把握组织建设“两个关键”。贯彻落实《支部工作条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行《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保障工作条件和待遇,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完成53个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涉及中层领导人员210人次,其中提任62人、平级交流52人。中层领导人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院(系)行政班子平均年龄从换届前的49.2岁降至换届后的45岁。组织33个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制定了“三个清单”和23个教学单位领导班子签订了任期发展目标。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激励全校领导人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三长进常”的要求,提请本次年会选举增补党委委员。  四是坚持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出台推进作风建设实施细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程记实制度,深入开展“三查三问”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落实省委要求,以鲁炜案件为反面教材,联系我省发生的“陈、杨、周”等案件,联系我校发生的张勇、郑善忠等案件,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持续开展中央巡视组巡视我省“回头看”反馈意见对照整改,统筹巡视整改、专项整治、专项治理、专题教育等工作,开展以“查漏洞、抓反弹、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回头看”,落实教育扶贫攻坚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工作。  五是坚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执纪问责。坚持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同级监督相结合,构建党委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在23个院(系)级单位设立纪委,基层纪检力量得到增强。开展教学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全年共办理信访举报52件,对7名领导人员和教师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二,深化综合改革暨“全创改”试点。  注重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发挥综合改革在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提升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将综合改革向“双一流”建设聚焦,着力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综合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形成。按照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新出台《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继续教育改革的意见》,完成了学校综合改革主体框架的搭建。  二是关键性的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推进“233N”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大类和专业相结合的招生方案,开展教考分离考试改革。加强对重点科研平台的研究生培养保障,探索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和培养模式。进一步理顺学校与院(系)的责权利关系,研究制定校院两级人事、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修订《院(系)级单位党组织议事规则》《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健全院(系)决策运行机制。制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推动建立包括党内、课堂教学、科研学术、三全育人、从教四十五十年等在内的教职工荣誉体系。创设人才各阶段事业发展平台,着力集聚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引进和培育了万人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6人,组织成功申报万人计划、青年长江2人,“双聘”各类高层次人才20人,首批154人获得“优秀人才计划”支持。开展聘期考核和岗位聘任工作。  三是“全创改”试点成效显现。用好编制“周转池”,优化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全年共选聘110名优秀教学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启动实施了多项科技成果作价入股项目,2个创新团队分别孵化成立资产千万级的科技型企业。大学科技园荣获“安徽十大优秀创新企业”称号,在合肥市创新型孵化器绩效考核中获评为优秀。  第三,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发挥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领导小组作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制度体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推进办学治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法律进课堂”、大学生法律法规专题教育等普法活动,开展国家安全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法学学科优势,服务法治社会建设。  二是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体系。编制75项年度规章制度制定计划,开展规章制度汇编工作,共汇总在用4大类378项规章制度。完成最后一批35个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工作。推进对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组建党校(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完成学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健全秘书处设置并强化职能发挥。进一步提升师生综合服务大厅服务水平。推进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工作协同。  三是持续推进科学民主规范管理。坚持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向党代会代表、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通报,落实党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校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和师生等制度。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和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工会、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完成学代会、研代会换届工作。完善师生申诉权益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严格机要保密工作,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在全省高校评议中位居前列。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转移转化。开展电子招投标采购试点,构建全流程“互联网+采购”平台,进行“科研进口设备投代分离”改革,提高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加强校史资料整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更新图书文献管理系统。  第四,着力推动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教育发展观,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努力推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内在品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启动“物质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创新”等英才班建设,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优化夏季短学期制度,建立学生全员体育锻炼机制,建立教材建设、学生美育、国防教育等制度,修订毕业工作、学位授予、专业辅修等一系列文件。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平台建设,团学创业促进工作位列全国高校第22位、全省排名第一。筹备研究生工作会议,谋划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培养新举措。完成国际商学院、江淮学院校区调整。加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在线教育平台建设。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努力提高生源质量,优化来源结构。  二是科研水平稳步攀升。筹备文科工作会议,构建文科工作大格局,促进文科大发展。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1项、年度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22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个(我省首个)。获评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获评省社科奖36项,居全省首位。围绕科教融合、军民融合,争取省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我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