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 醉心科研路 ———专访2017 年“李世雄奖教金”获得者刘金培老师

期次:第760期       查看:31

  致力科研慢工出细活长期从事于组合预测与决策分析、大数据统计、低碳经济管理等领域研究工作的刘金培,面对科研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交叉。“交叉包括很多方面,文理的交叉、学科的交叉,甚至是学术思路的交叉,但真正做到交叉是很不容易的。”刘金培说,“做科研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证数据调查,一种是研究文献的规范性研究,多数人习惯于一种模式的研究,但知识的交叉常会碰撞出更多的成果。”
  刘金培认为对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要特别强调实用性,他所涉及的大数据统计已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像你们喜欢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白’内部就是通过大数据来支撑的”,刘金培笑言,“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慢工出细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才会有丰硕的科研成果。”亦师亦友指引创新路“他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就像一个学长一样,在他面前我也不怕因为不懂而丢脸,他的讲解专业清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有同学这样评价他。确实,入职5年的刘金培在同学眼中是青年教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大哥哥。
  连续4年担任安徽大学数学建模队的教练,每年坚持带领同学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本科生写论文。每逢全国和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他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常常凌晨时分才离开学校,甚至顾不上吃饭,但他把与学生相处当成一种乐趣,还说起同学们的趣事:“有的小组同学常因意见不同发生争吵,吵着吵着思路越发广泛,竞赛的成绩反而更好。”作为建模队的教练刘金培说:“学习本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在刘金培的电脑里,有为每个参加过项目的同学所建立的文件夹,他打开其中一篇论文欣慰地说:“这是大三的同学做的,已经很接近研究生的论文了”。相辅课余暖暖师生情在教学方面刘金培一直坚持传授学生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针对文科生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特性,刘金培常在教学中加入很多形象生动的案例,以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他还自发组织了课后学术讨论班,每周以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篇论文为主题进行讲解和讨论,除了老师主讲之外,有时也会由讨论班学生主讲,凡是参加讨论班的同学,在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刘金培还建立了网上交流讨论群,及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寻找到的优秀文章和资料,为他们推荐可行的学术研究想法和思路。
  他说:“看到同学们做出成果而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真心为他们感到开心。”刘金培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辅导学生,解疑答惑,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与李世雄“爱教育、爱科学、爱学生、轻名利、重奉献”精神在无形中联结在了一起。传承精神保留纯粹心虽未与李世雄有过一面之缘,但在学生时期刘金培有缘结识到前几届获得李世雄奖的老师,在与这些优秀老师的相处中,李世雄的精神也深深扎根在他的内心,给他印象最深的便是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第六届李世雄奖金得主高清维。高清维的研究方向是小波变换,他是李世雄老师的学生,刘金培说:“我印象很深,有次在食堂吃饭,和高老师一起讨论信号和时频分析,他说‘这么深奥的东西怎么交给学生?’言语中透露出他对学术的担忧,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对学术保持着严谨的态度,是高清维带给刘金培的,也是李世雄精神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延续和传承,对于获得“李世雄奖教金”,刘金培表示很惊喜,同时他也表示:“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他会继续坚持自己内心的那条路,保持初心,向更多优秀的老师学习。
  刘金培:男,1984年1月生,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2012年7月作为安徽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进入安徽大学商学院工作,现为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际电子商务联合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分会理事。是国际期刊《FuzzySetsandSystems》、《Knowledge-BasedSystems》、《InformationFusion》、《JournalofIntelligent&FuzzySys-tems》等杂志的审稿人。目前已在《GroupDecisionandNegotiation》、《InformationSciences》、《Knowledge-basedsystems》、《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管理科学》、《运筹与管理》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SSCI和EI检索论文20余篇)。编写《管理运筹学》等教材两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参加国际、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国际二等奖和全国一等奖,指导研究生参加“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在国际数学建模比赛还获得过outstanding奖和国际一等奖。